[步道漫遊] 八里小旅行/古剎祈福 步道賞生態

(欣傳媒/記者鄧志貞/新北市報導)
 
楞嚴閣過去供小沙彌和香客住宿,建築形式很別緻。(記者盧育君攝)


觀音山集宗教信仰、觀光旅遊、自然生態等豐富資源,是北台灣踏青的好選擇。

觀音山之所以稱為觀音山,有幾種說法解釋:一、山上有多座觀音古寺,信眾皆來此禮佛;二、從北投一帶看過來,山形似觀音菩薩仰臥;三、此處風水甚好,有許多陰宅(墳墓),為「管陰」之山;四、凱達格蘭人形容此山多霧,人行經會留下身影,族語稱「管應」;五、每年四月,老鷹於山間盤旋求偶,適合「觀鷹」。每一種說法都相當貼切。

位於觀音山北麓的西龍巖寺,建廟的時間超過兩百年,與開台天后宮、大眾爺廟並稱八里三大古剎。清朝時期,先民渡海來台,在山腰的寒石洞建了西龍巖寺,經過兩次遷址、四次修建成今日樣貌。西龍巖寺主祀觀音佛祖,當地人稱做「佛祖廟」,觀音像頭戴五佛帽,是為施法普渡眾生。

以鮮花素果禮佛後,不妨到左側的舊廟參觀。拜亭前方有塊「獅形岩」,當地人稱作佛祖的守護神,過去建新廟時想要搬遷此石,怪手一開挖就故障,增添了些許傳奇性。拜亭的石柱為民國52年重修,刻畫著歲月的痕跡。一進正殿,就會看到一張比一般大了好幾個size的木椅,面對神桌擺放,原來是乩童起乩「橋」事情用的。

小巧古樸的建築以觀音石為建材。昔日八里地區的先民大多從事打石頭、建築營造、整理墓地等行業,其中「打石頭」便是開採當地特產的觀音石,製作石頭加工製品。由於觀音石質地細緻,不易風化,適合進行精雕細琢,因此自日治時期開始,以觀音石作為廟宇的龍柱逐漸遍及全省。後來因應國土保持,政府下令禁止開採觀音石,八里的石材雕刻業便轉型成石材建築加工工廠。

觀音山遊客中心設於凌雲路三段,內部展示本區旅遊資源、登山步道系統及此地發現的史前人文遺跡,遊客可尋求旅遊諮詢,或將這裡當作旅遊中繼站。遊客中心的旁邊規劃了一座石雕公園,最吸睛的就是石雕大師王秀杞先生所創作「龍的傳人」,高10公尺的石柱上,以昔日台灣八景、各地地標、民俗活動為主題,展現觀光承先啟後的期望。

山上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資源,遊客可透過7條步道慢慢賞玩。最新的林梢步道於去(2012)年4月鋪設完成,全長800公尺,沿途為木棧道及部分階梯,走起來相當輕鬆。沿著山坡地形搭建的步道,可近距離觀察周邊植物生態,偶爾還能看見松鼠、鳥兒跳躍枝頭。終點處為開山院和楞嚴閣,前者建於日治大正15年,是本圓法師弘法之處,現為私人使用,後者則供小沙彌和香客住宿,目前廢棄不用,但透過欄杆仍可欣賞別緻的中、日、西式混合建築風格。

結束林梢步道漫步後,可找間土雞城或農莊,大啖當地特產的竹筍大餐及鄉土料理,用美食為旅程畫下完美句點。(新聞報導:聯合報‧欣傳媒)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