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》林口森林步道 令人驚艷的自然步道

記得幾年前讀過一則新聞報導,林口鄉的登山團體感慨林口雖然不乏山丘森林,卻沒有任何一條正式的自然步道。林口人想爬山或健行,只好往外地走。

後來,在「林口登山健行協會」的努力規劃下,終於在林口頂福巖顯應祖師廟後方的山林,闢建了一條長3450公尺的自然步道,名為「林口森林步道」,或稱「頂福巖森林步道」。走過這條步道的人都很稱讚,認為是一條老少咸宜的森林浴步道。

這條森林步道能夠贏得口碑,是因為林口登山健行協會用心規劃。我在北台灣旅行,也曾看見過所謂的「蚊子步道」,地方政府興致沖沖的鋪設登山步道,想發展休閒觀光,然而步道完工後,遊客興致缺缺,步道很快就荒廢,淪為蚊子出沒的荒煙蔓草之地。

究其原因,多是規劃失當,負責設計登山步道的人,可能不常爬山,不了解使用者的需求,因此步道設計可能路線不良,或太遠,或太苦,或悶熱,或無趣,走過之後,沒有口碑,一傳十,十傳百,這條步道就受到冷落而乏人問津了。

林口森林步道,則在有經驗的登山團體規劃下,擁有多項優點,使它成為人人都可親近及歡喜的一條自然步道。例如:

一.步道全長3450公尺,長度適中,約一至兩個小時即可走完。而步道路線呈「8」字形,由兩個O形環圈組成,遊客可依個人體力或時間,選擇走大圈或小圈。完美O形路線,路線絕不重複。

二.整條步道行走於海拔200至250公尺的丘陵林地,雖有起伏,但落差不超過50公尺,且幾乎都走在蓊鬱的森林裡,是一條舒適好走的森林浴路線。

三.步道沿途以泥土山徑為主,沿途林相優美,未見大幅開墾或破壞,頗富野趣。步道迂迴於山丘谷地,時而繞爬山稜,時而進入溪谷,或遇小橋流水,或遇森林幽境,讓人時有柳暗花明的驚喜。

四.步道全程都有清楚的路標,跟著指標前進,即可順利環繞一圈,返回到出發點。登山口位於「頂福巖顯應祖師廟」旁,停車場及衛廁設施完善便利,還有遊憩的涼亭桌椅,也是這條自然步道更為吸引人的優點之一。

從外地前來林口森林步道,可從中山高速公路42K下林口交流道,走文化北路往林口市區方向,遇中山路時,左轉進入鄉間產業道路,前行約2公里,即抵達「頂福巖顯應祖師廟」。

頂福巖,祀奉顯應祖師,是福建安溪移民的原鄉信仰,俗稱「祖師廟」。這間祖師廟是新廟,落成約十幾年而已。森林步道的登山口就在廟左後方的山邊。入口設有「林口森林步道」導覽地圖。

進入步道,先是一小段的廢輪胎鋪成的階梯陡上,接著轉為平緩的上坡路,踏踩鬆軟的紅泥土路,穿過幽致的林地。不久,穿出森林,行經一小片山坡茶園,然後又鑽入森林裡。林中緩緩上爬,再出森林裡,不知不覺便已爬上虎山。虎山海拔250公尺,無基石,是林口森林步道的最高點。

續行,轉為下坡路,又穿進森林裡,林間泥路,有木板工法的土階及繩索輔助,頗為貼心。不久,遇叉路,左往「泉園」,右往「神木群」,左叉路是主路線。好奇「神木群」的標誌,前往一探,原來只是樹幹稍粗的樹木而已。這種低海拔的山丘,其實也不太可能出現巨木群。

回到正路,取左行,隨即抵達「泉園」,附近有小溪流過。此處有右叉可通往戲水區,越溪後,即可繞返頂福巖,屬於小O形路線。我仍走主路,抵達泉園休憩區,有林間空地及木椅供遊客遊憩。溪岸架有一鐵橋,名為「步步高昇橋」,越溪後,續行山路,經「蜜蜂湖」(山中谷地)後,爬一小段陡坡,抵達觀景台,附近有一吳家古厝,傳統的紅磚屋。古厝周遭的坡地有菜園及花圃。

過吳厝,轉為下坡路,經過桂竹林,來到「中清」,山間的小地名。不久,遇溪流,又有一橋,名為「滑行橋」,橋下設有攔砂壩。此處約是步道中點。過橋後,山路又轉為爬坡。

仍是泥土路,木板階,穿梭於綠意盎然的森林裡。約八、九分鐘,爬抵一丘陵高處,林間有木椅休憩處,隔著山谷,與吳家古厝遙遙相望。附近樹林有烏心石等樹種。

續行,山路又轉成下坡路,迂迴繞往另一溪谷,又有一小橋越溪,橋名「天搖地動」,踏橋而過,果然橋身搖搖晃晃。過橋,一小段上坡,又轉為下坡。這一路而來,時上時下,上坡還來不及累,已轉為舒適的下坡路,而山林土路,林美境幽,深得我心。一路迤邐自在而行。

山路出森林之後,接產業道路。前行十餘公尺,左側路旁有檳榔園,右側的溪邊有戲水區,今日水色混濁,不宜戲水。戲水區有小徑越溪可通往泉園,此處即林口森林步道「8」字形的雙O圈的交會點。續沿產業道路前行,約十幾公尺,遇另一座鐵架木橋「宛峰大橋」越過溪流。

越溪後的溪畔谷地,名為「蝴蝶谷」。續行不遠,右側有小徑叉路,通往上方的「同心亭」,續行可經「神木群」,通往泉園。剛才已見過「神木」,所以仍沿著主路前進。幾分鐘後,遇一座小橋越過小溪澗,橋名「東倒西歪」。過橋後,約三、四分鐘,即返抵林口森林步道的登山口。

林口森林步道,果然名不虛傳。在溪流山澗切割分散的這丘陵谷地,林口登山健行協會用五座小橋(步步高昇橋、滑行橋、天搖地動橋、宛峰大橋、東倒西歪橋)串連出一條3.4公里的自然步道,全線海拔落差不超過50公尺,上坡、下坡路,約略相等,一累一舒,前後交替,而一山、一谷、一橋相續,共同交織出這麼一條令人驚艷的森林步道 (報導來源:聯合報 tony 自然人文日記)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